首页 快讯 > 正文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构建宜宾三江新区开放合作新格局


【资料图】

中宏网6月5日电利用宜宾三江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分阶段逐步打通多圈层区域合作。三江新区作为南向开放合作示范区的定位较大,宜宾市现有经济体量较小、科技尚处发展投入阶段、产业调整升级尚未完成,难以以一己之力建设成为三江新区“十四五”规划中的东南西北四向开放通道。有鉴于此,对于宜宾三江新区建设开放合作示范区有如下建议:首先,三江新区需要紧密连接泸州,以两地同城化为最高目标,通过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推进跨区域开放合作;其次,以宜泸一体化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两地资源组合提高宜宾开放合作的能级;再次,探索飞地经济,通过资源互通、产业互补与东部沿海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以差异化发展实现共赢;最后,加强宜泸与重庆的合作,利用沿江地理位置优势形成长江上游融合发展,寻求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连接。

一是建立宜泸同城发展规划,构建开放合作的内部合力。三江新区作为宜宾市内的省级新区,宜宾市在资金和资源上已经向三江新区倾斜,但三江新区建设目前仍面临资金、土地紧缺的问题,说明三江新区开放合作难以以一己之力实现。宜宾和泸州历来位置相邻、产业相似,但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规划导致两地向来竞争大于合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区域合作的试验田,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要求,宜宾和泸州的组团建设发展是大势所趋。宜泸两市在城市布局规划加强衔接,以交通一体化布局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宜泸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最终实现两地同城化,形成对外开放合作的合力,提高开放合作的能级力量。同时,宜泸两地通过在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政策执行、规则制定、利益协调等方面的探索发展,探索构建出一整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将成为宜宾对其他区域开放合作的示范模式。

二是深化与成渝双城的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外部一体化。成渝双城是三江新区的重点合作对象,协议合作的重点项目数量最多,但由于内外部等诸多原因,成渝与宜宾三江新区的合作总体推进较慢。三江新区需要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层次地逐步推进开放合作。首先解决内部矛盾,三江新区与成渝双城合作的能级较低,成渝双城主动合作意愿较低。借鉴成都、重庆大都市圈提升能级的做法,宜宾应优先提高与泸州的同城化水平,提高合作能级;其次优化外部矛盾,成渝双城为提升各自能级,优先发展毗邻都市圈,对宜宾的合作需求回应欠积极。对比成渝两大都市圈,成都以本市19916.98亿元(2021年数据)的GDP辐射带动面积33136km²、常住人口2992万的毗邻地区发展,重庆以本市27894.02亿元的GDP辐射带动面积35000km²、常住人口2440万的毗邻地区发展,显然成都的自身压力更大,加上宜宾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方面与重庆更为契合,综合运输成本的考虑,宜宾可将产业合作的重点放在重庆,同时寻求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在财政和科技上的帮扶;最后找准外部矛盾突破口,切忌大面积撒网,集中三江新区的主要资源,精准对接重庆鱼复新城寻求合作,由两个新区的深度合作逐步扩大到两市全域的合作是下一步计划,当前尚需以深化两新城合作为重点。总之,不断完善三江新区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通过提高与泸州同城化水平提升能级,以与重庆鱼复新城的深入合作为切入点,逐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三是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与东部的跨区域合作。川渝地区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科技水平、经济总量与沿海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加之成渝两地自身产业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产业帮扶的范围和能力有限,三江新区可积极探索与东部地区的“飞地经济”,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一方面,三江新区可通过“正向飞地”,利用土地、政策、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梯度转移,实现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产业承接带来的经济增长能级较低,产业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但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对城市功能健全、创新环境良好的发达城市具有天然偏好,要实现产业创新,三江新区可通过与东部科技发达地区合作,由三江新区到东部建设“反向飞地”产业园区,宜宾可用农田指标置换发达地区的园区用地,园区内所有管理权限、日常事务都由三江新区统一管理,借助东部的科技、人才、金融等优势就地聚集研发力量,待项目孵化成熟后引导其在三江新区内进行产业化。

四是加强渝泸宜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圈。作为长江上游的三大港口城市,渝泸宜一体化有着天然的水运优势,也是长江水生态共保的现实需求。首先,打通山地阻隔的天然屏障,加强三地综合立体交通的规划设计,注重建设高效便捷的陆路交通,推动三地要素自由流动;其次,打通行政区划的人为障碍,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确立区域内府际间的平等地位,突出优势互补,消除因经济发达程度造成的话语权差异;最后,综合规划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区域内产业综合布局调整,合力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避免区域内产业过度竞争限制发展,由区域内竞争转化为区域外竞争,组团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圈,以区域为单位寻求与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经济圈的合作,推动东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何亚玲 尹恒)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