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陈文玲:我们有应对能源危机的底气

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发生能源危机,部分国家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经济发展承压,全球能源面临减碳和保障供应双重挑战。为实现能源和产业结构转型,欧美不断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制造业回流。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发展?围绕这一主题,eo近日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她认为,我国长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能源供求关系和价格,通胀控制在合理水平,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资料图片)

对于未来全球能源格局,陈文玲判断,全球能源贸易中心将会从大西洋地区逐步转向亚太地区,石油美元体系开始松动。“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还要继续保持稳定的供求关系,确保能源安全,构建能源安全屏障。要加快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创新发展。”

以下为经过整理的采访实录。

eo: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过去一年欧洲出现能源危机,能源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陈文玲:当前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化既有突变性,又有转折性和迭代性。从长周期趋势和总体上看,能源供大于求,至少是供求平衡的,能够满足全世界的需要。《BP世界能源展望》对2016—2040年的能源走势进行过分析,认为全球的能源需求年均增速为0.6%,全球经济增速为3%左右,一个长周期的能源年均需求增长0.6%来支撑3%的经济增速,体现了能源总体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从现在的能源结构来看,由于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球趋势,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有风能、光能、生物质能、海洋潮汐能以及氢能等,其发展利用空间还在继续扩大,而且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和空间与原来的煤炭、石油不太相同,其典型特点是可再生性,所以能源总体发展趋势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eo: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陈文玲:能源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是“绿不绿”,二是全球局势稳不稳。前者表现在全球127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方案,很多国家做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超过110个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有些国家承诺可能是一时兴起,或者这个国家不具有大国的战略规划能力,顺应世界潮流就做出了一个承诺,但是中国做出承诺是非常郑重的,承诺了就要去做,而且中国能源的战略性、结构性在不断优化,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朝着碳中和的目标前进。

全球局势稳不稳,具体表现为美国霸权地位退不退,以及俄乌冲突何时结束。美元石油体系造成的问题在近几年里集中浮现,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制裁产生了非常大的反作用力,这些国家恰好是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俄乌冲突之后,“欧佩克+”机制发挥着实质性的作用,从2022年下半年到现在,“欧佩克+”一直在减产、限产,目的就是稳住石油价格,保住产油国整体的市场利益。这是造成当前能源供不应求,全球经济高通胀的主要原因。

eo:地缘政治、能源与宏观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高通胀带来了哪些变化?

陈文玲:刚才说从长周期来看,全球能源供大于求,起码供给侧可以满足需求侧,但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生了全球性高通胀。2022年,全球通胀率高达8.8%,欧洲主要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现在仍处在高通胀之中。2023年初美国的通胀率达到6%,美国通过10轮连续加息,5月降到4%左右,2%几乎不可能实现。

高通胀带来了几个特别重要的变化:一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欧洲的能源价格过高,加上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的新能源产业转向美国和美加墨贸易区。欧洲的一些新能源企业也加速向美国和美国周边国家转移。最主要的原因是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和俄罗斯的能源供求关系出现了变化,欧洲长期以来从俄罗斯获得低价能源供给来保证制造业竞争力的格局被打破,产业链、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自身很难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即使找了很多国家扩大能源进口来源,仍然难以避免增量部分主要来自美国。

二是由于美国制裁俄罗斯,作为供应方的“欧佩克+”机制更加稳固,限产、保价、提价、保利益,也是产油国应对美国制裁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世界能源价格短期内下不来。

三是美国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 促进新能源领域开启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原来的产业秩序发生了变化。《通胀削减法案》提出要拿3700亿美元补贴给转移到美国的企业和美国自身的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额度及要求,2023年关键金属原材料有40%在自由贸易国开采或加工,2023年有50%的电池组装或生产在北美。从2024年开始,电池成分中包含任何产自“特别关注国”名单中的国家(中国在列)将不再适用补贴,但没有禁用的要求。

四是美国战略性石油储备降至历史低点。俄乌冲突以后,美国向欧洲增供LNG,价格提高,同时大幅加息,导致其本国能源价格也出现上涨。为了平抑市场价格,单靠原来的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引导,实际上有点力不从心。因此,从2022年开始,美国大规模抛售战略性石油库存,其库存规模最大时曾达到10亿桶,一度只剩下3亿多桶,已经到了历史最低点。

目前发生的能源危机和供给风险具有极端性,某种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它并不体现全球能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变化。

eo: 这种突发的、极端的失衡,会不会影响能源“变绿”的进程?

陈文玲:能源会不会继续向清洁绿色低碳这个方向发展?答案是肯定的。全球127个国家先后提出碳中和目标,中国和美国都加入了《巴黎协定》,促进了全球环境好转。

中国的目标坚定不移,要实现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全球引领性。一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历史性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3%,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绿色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二是连续几个五年规划里,绿色发展都是一个约束性指标,它甚至比GDP的分量还重。三是有一批绿色转型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等。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总量67%,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60%,锂电池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四是在生态环境修复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现在全球新增绿化总面积中25%来自中国,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达到了历史的高度,不仅实行了河长制、湖长制,而且在湿地恢复、森林恢复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湿地恢复,全球43个世界级湿地,中国占了13个。中国在绿色转型时代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有明确目标,有制度保障,有专项行动,有头部企业,政府有责任,有方法,有成效。

eo: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全球能源未来将呈现哪些发展趋势?

陈文玲:第一个趋势是全球能源贸易中心将会从大西洋地区逐步转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亚洲现在用人民币结算的石油期货发展速度最快。用人民币结算,与黄金挂钩,信用度高于其他的期货交易品。再加上现在天然气最大的需求方都在亚洲,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日本。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是中印两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供给国,所以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量目前已经占到了能源进口总量的22%,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比重也从百分之几上升到20%以上。

第二个趋势是石油美元体系开始松动。沙特王储访问中国以后,和中国签署了一个长周期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两国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卡塔尔和中国签署了27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也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和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贸易用人民币、卢布结算。俄乌冲突前俄罗斯外汇储备人民币占25%,目前占2/3。俄乌冲突之后,全球已有近30个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美元的结算和清算体系。根据IMF5月份的报告,全球已经有151个国家正在研究或者推出基于主权的数字货币。美元结算体系正在松动,一些国家开始考虑用黄金、数字货币、本币替代美元,这对整个能源市场、能源价格、结算方式、贸易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eo: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陈文玲:在这样的大潮中,我们一是要建立稳固的能源安全屏障,二是要加快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创新发展。

我国现在已经从48个国家进口石油,向十大主要气源国进口天然气,实现了能源进口多元化,而且注重形成长周期的供应关系,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全球高通胀的环境下,从2022年到现在,中国一直是低通胀。之所以没有被卷入全球性高通胀之中,就在于我们的能源跟全球许多国家相比价格是低的,得益于与主要产油国长周期的供应协议,这是我们在能源领域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果。不要看到中国CPI指数低就说我们现在进入通缩时期,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这其实是因为我国长期保持能源的稳定供求关系,保证了能源价格的稳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今后还要下力气继续保持这种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能源安全。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我们要培育像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产业,以及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各类专项规划要继续推进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和绿色转型,用创新的思维推动新能源新产业新产品,创造更多的碳汇交易量,用中国的绿色衬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和亮色,让中国有应对能源危机、供求关系变化和能源市场价格波动的底气。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