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共促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去年以来在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基金支持下,基建投资持续高增长,但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并未带动民间投资回暖,这体现的是市场信心不足。为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区间,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首次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2023年可能的财政、货币、科技、产业等政策支持比如:财政赤字率有望提升,地方专项债额度增速趋缓,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大力度,财政贴息规模加大等,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投资保持高增长形成支撑,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会进一步引导拉动民间资本跟进投资。产业政策尽量与财政、货币、科技等政策形成呼应之势,打造现实可行并亟待发展的重点关键产业。

有关2023年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能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货币政策要关注增强市场主体的有序竞争以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协同发力精准支持科技发展和产业培育,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强则产业强,就业稳则民生稳,财政、货币、科技、产业政策助力稳增长建议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数字科技对传统产业带来了颠覆性革命,近些年中国数字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遭遇发展瓶颈,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资本运作、产业基金、低息贷款等方式引导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利用新型举国体制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这是基于存量做增量的与时俱进,以避免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被挤占压缩,并力争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会强劲增长,这是带动相关产业满足碳中和目标,进行技术迭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证。2023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大对上述领域企业的支持力度,贷款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财政贴息会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使货币与财政政策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企业的发展形成合力。

三是着力保链、稳链、补链、延链,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以及国际供应链断裂重组明显加剧的国际大环境下,为了避免对国际经济大环境的过分依赖,如何完成保链、稳链、补链、延链的使命从未变得如此刻不容缓,这将敦促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财政、货币、科技、产业等政策共同发力无疑是保链、稳链、补链、延链工作的最坚实保障。(作者:欧纯智,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财政部财科所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标签: 政策协调 高质量发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