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当前热讯:新年首例!这只基金募集失败 还有基金成立未满一年就遭清仓式赎回 怎么回事?

1月14日,一家券商系均衡成长混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成为2023年首例募集失败案例。

虽然2023刚开年,就有迷你基金拉响了清盘预警!根据数据,截至1月14日,2023年以来已有长盛基金、同泰基金等公募旗下产品发布“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预警公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在目前1000多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中,有不少是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这些基金大多成立于2022年,当年遇上股债波折行情后规模迅速缩水,并于2023年初拉响规模预警,由此掀开了新的一年基金市场“新陈代谢”序幕。

偏股混合基金募集失败

根据1月14日中信建投基金公告,中信建投均衡成长混合基金截至1月12日(发售期间为2022年10月13日至2023年1月12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的0-50%)。根据Wind数据,这是2023年首个基金募集失败案例。

此外,根据1月13日长盛安盈混合基金公告,截至1月12日该基金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该基金曾于2022年12月22日和2023年1月6日两次发布规模预警公告,资产净值先后连续30个工作日和4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根据长盛安盈混合基金的《基金合同》,在《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可直接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无独有偶,根据同泰基金1月6日公告,截至1月5日,同泰同欣混合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特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同泰同欣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2月27日,成立规模2.07亿元。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同泰同欣混合基金规模缩水为3531.58万元。2022年4月22日,该基金首次发布规模预警公告,后于当年5月、7月、10月、11月多次发布预警公告。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基于上述规定,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因徘徊于清盘边缘,一直以来被市场称为“迷你基金”。根据数据,截至1月14日,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超过1000只。

这些基金成立还没满一年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获悉,在这些迷你基金中,有相当部分产品是成立时间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比如,长盛安盈混合基金成立于2022年6月28日,成立规模为3.03亿元。根据三季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该基金A份额和C份额的规模分别为1359.51万元和4081.08万元,总计5440.59万元,较成立时大幅缩水。

此外,民生加银中证企业核心竞争力50ETF成立于2022年6月13日,成立规模5.07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就缩水至3855.39万元。格林新兴产业混合成立于2022年3月8日,成立规模3.07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已不足400万元。南华丰汇混合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28日,成立规模2.03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不足1000万元。

这些次新基金在2022年间沦为迷你基金,并于2023年初拉响规模预警,与市场的阶段性行情有着密切关系。2022年以来市场行情一波三折,无论是权益还是固收资产,都曾出现过大的波动,相关基金份额遭遇大额赎回引发规模缩水。

以长盛安盈混合基金为例,三季报显示,该基金A份额从2900.65万份下降到1387.30万份,C份额从2.74亿份下降到4167.93万份。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成立以来亏损幅度约为2%,截至目前亏损幅度扩大到4%以上。三季度,该基金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某位个人投资者在三季度将持有的5000万份基金份额全部赎回。

从持仓上看,该基金是一只偏债混合基金,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持有的债券类资产规模4196.53万元,股票类资产1414.13万元,占基金总资产比例分别为74.32%和25.04%。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前五名债券,分别为21国债08、22农发04、22交通银行CD181、浦发转债、22国债14.其中,22农发04、22交通银行CD181、浦发转债三只债券的发行主体在三季度内出现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或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公开谴责、处罚的情形。

优胜劣汰进程在加速

在规模缩水压力下,截至1月14日2023年以来已有9只基金在召开持有人会议基础上,选择了主动清盘。

新年第一只清盘的基金是新华增强债券基金。新华基金公告显示,根据持有人大会通过的议案及方案说明,新华增强债券基金将从2023年1月3日起进入清算期,进入清算程序之日起停止办理申购、赎回、转换、转托管、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且不再恢复。

根据九泰基金公告,九泰久稳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最后运作日为2023年1月9日,自2023年1月10日起进入清算程序,停止办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托管等业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并不好,业绩较差或冷门主题基金规模越来越小,最终导致清盘。实际上,规模太小的基金维护成本较高,通过清盘也能更好集中精力做好绩优基金,从这点来看基金行业的优胜劣汰的确在加速。

但也有基金选择了持续运作。根据南华丰汇混合基金公告,该基金于2022年12月12日至2023年1月10日期间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该大会于2023年1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持续运作南华丰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议案》。

允泰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表示,只要基金市场是充分竞争或自由竞争的,长期看基金公司都能基于自身约束实现局部出清,从而实现全局出清。“关键在于要建立一个规则完整、信息对称、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让基金公司和投资人之间进行自主选择,基金产品供需就会趋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匹配状态。这方面可以参照西方发达市场经验,但不应直接照搬,也不应用当下的主观意志规定好某种发展模式,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实现。”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标签: 基金募集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