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金融强监管信号集中释放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在11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来自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监管人士集体发声,释放出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监管的强烈信号。

银保监会对金融机构严格开展监管执法。2017年以来,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10865家次、责任人员13823人次,罚没金额合计87.37亿元,超过前十年总和;取消任职资格767人,禁止从业766人,监管严肃性和权威性深入人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改进监管方法,实现风险全覆盖监管,大力推进协同监管。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随着综合经营的不断探索,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交织存在。在机构监管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有机结合,织密监管矩阵,拓宽监管视野,延伸监管链条,穿透识别风险本质,做到机构、业务和风险监管全覆盖。

曹宇表示,“要在金融委的统一指挥下,强化监管部门与宏观管理部门之间、金融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同联动,紧密沟通。要更加注重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的协调效率,形成跨市场、跨行业风险防线;更加注重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优化组合,形成政策措施合力;更加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金融风险防控的全国‘一盘棋’。”

此外,对于“加强监管与支持创新”的关系,曹宇认为,银保监会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行为。

下一步,证监会将启动为期2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公司对照监管要求,全面自查、严格整改,实现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同时,进一步健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和常态化退市机制。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经济金融体系的枢纽,将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缓释等功能,助力落实“双循环”战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认为,证监会应重点把握产业的先进性、治理的有效性、监管的适应性,推动以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增强监管适应性方面,一是健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切实把好“入口关”;二是健全并购重组市场化机制,更好发挥主渠道作用;三是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实现“退得下”“退得稳”。

阎庆民强调,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才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进不出”将扭曲市场估值体系,导致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提高我国退市机制的适应性,要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时,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增强退市刚性,决不允许“久拖不退”。落实新《证券法》,推动投保机构代表人诉讼制度尽快通过典型个案落地,实现市场出清与保护投资者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