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五连板!“辅助生殖”一片蓝海?“补助生娃”、“纳入医保” 多省表态:安排!

看看最近的热搜,“生娃”绝对是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

辅助生殖概念也在今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天药股份、长江健康涨停,达嘉维康、西陇科学、长春高新等涨超6%。

其中,长江健康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3月10日上午,也有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正在积极入局辅助生殖领域。

北京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多省份表态:“安排!”

日前,四川省卫健委针对网民建议“补助辅助生殖”的留言,回复网友称,拟借鉴个别省市的做法,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针对山东网民关于“让必须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才能生育的家庭纳入医保”的建议,山东有关部门在3月9日也回复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医保目录管理政策,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诊疗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努力提升患者保障水平。

而在2月21日,北京医保局已经正式对外公布,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并于3月26日正式实施。

在北京发布医保新政的第二天,上海市医保局就展开了调研会,研究辅助生育纳入医保的可能性。广东省更是出台降低生育保险待遇领取门槛的举措,《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规定,只要在单位缴满1月社保,下个月就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年轻人生育观念改变、生活压力大、高房价、高生育及养育成本,以及疫情因素的影响,让一些人不想生娃或推迟生娃。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育龄夫妇可能正在遭遇不孕不育问题困扰。生娃贵,是摆在其面前的一大难题。

大众熟知的辅助生殖技术一般为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这也是最常用、成功率较高的辅助生殖技术。记者了解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心,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试管婴儿”技术。这项技术包括检查和治疗,单次费用约在3.8万元至5万元之间,有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治疗才能成功。

两会代表热议“生娃”问题

202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7.52‰,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低。今年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建言,以助推国家生育政策更好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国家医保局支持将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的建议》。在梁益建看来,我国正面临育龄期妇女生育率逐年下降、育龄期夫妇不孕症发生率升高问题,“各类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为不孕不育夫妇带去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刘英才在小组会议发言时建议,将镇痛分娩和辅助生殖费用纳入医保项目,助推国家生育政策更好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表示,要鼓励研发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将成熟、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试管婴儿纳入医保无疑对不孕不育人群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从根本上减轻了他们的费用负担,让更多因经济压力而一直观望的不孕不育者有机会使用辅助生殖技术。

另外,如今很多年轻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打拼事业选择晚婚晚育,对辅助生殖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试管婴儿纳入医保会让更多年龄较大的人去尝试生娃。

产业一片蓝海

投资者还需理性

从产业链来看,辅助生殖行业形成了以“医疗器械/医药供应互联网辅助生殖医疗平台终端服务”为体系的产业链。

辅助生殖行业上游是药物、器械和检测试剂供应商。辅助生殖药物包括降调节、促排卵、诱发排卵、黄体支持,跨国药企默克雪兰诺、默沙东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国内研发创新水平的提升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提高,丽珠集团、仙琚制药等国内药企正在加快渗透高端市场;辅助生殖器械生产领域,国外厂商几乎垄断器械市场。

产业链中游是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依托互联网渠道优势,提供辅助生殖周边服务的机构在线上推出问诊APP,线下通过医疗服务实体实现精准获客,再引流到下游的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机构,好孕帮、贝贝壳、爱丁医生等在线服务企业都是其中的参与者。

行业下游为辅助生殖医疗服务机构。该领域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且公立医疗机构优势更为明显。

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北京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其他各省市积极表态跟进,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从供给端来看,公立医院容纳有限,后续私立医院通过增值服务吸引客户,有望迎来窗口期。但短期内或难以出现需求激增情况,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新蓝海”机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 辅助生殖 纳入医保 补助生娃 长江健康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