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十四五”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并迈向更高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十四五”时期开放路线图已然明确。

接受采访的人士指出,未来我国开放将在高度、深度、广度上加力,关键制度和重要领域开放将实现更多突破。随着制度支撑的逐步完备和更大“朋友圈”的建立,我国开放水平将全面跃升。

全面开放筑牢固根基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缩减至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护知识产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多个领域实现跃升。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提高、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指标稳居世界前列。”商务部部长钟山说,在对外贸易方面,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4.6万亿美元,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表现好于主要经济体,全球市场份额上升。在吸收外资方面,2019年,我国利用外资1381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

开放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我国发挥开放的引领作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比如,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58.4%,高新技术产品为29.2%。外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直接间接就业超过2亿人,税收贡献超过25%。

中国的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

中国开放的决心和行动也收获了更多国际认可。在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制度型开放体制不断建设和完善,国内国际制度不断融合和接轨,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促进了国际国内各类经济主体开展业务,也为我国“十四五”更高水平开放打下了牢固根基。

高度深度广度再谋跃升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篇将启。站上新的起点,我国开放将迈向更高水平,一系列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举措将释放更大红利。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国向世界作出了一系列开放许诺,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也在加速推进。一方面继续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同时还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陈春江对记者表示,商务部将抓紧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目录》调整工作。“除了保留涉及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等必要的技术条目外,将突出市场调节作用,对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条目进行压缩,进一步改善技术贸易营商环境,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他说。

“着眼于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持续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进口,支持改善民生相关产品的进口,支持发展进口新业态,优化进口商品营销模式、提高监管便利化水平,支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创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新局面。”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看我国开放举措。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记者表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其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两项举措颇为引人关注。这与中国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脉相承。“国内大循环为主让我们对外开放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另一方面,双循环离不开外贸。下一步,更多开放新举措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外贸的韧性,释放中国外贸的活力和信心。”

“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要辩证认识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保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战略定力。”

庞超然指出,在新的起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需要鼓励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根据比较优势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体系,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要逐步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护好境外中资企业合法权益。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并迈向更高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十四五”时期开放路线图已然明确。

接受采访的人士指出,未来我国开放将在高度、深度、广度上加力,关键制度和重要领域开放将实现更多突破。随着制度支撑的逐步完备和更大“朋友圈”的建立,我国开放水平将全面跃升。

全面开放筑牢固根基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缩减至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护知识产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蹄疾步稳,多个领域实现跃升。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新提高、新突破,开放型经济指标稳居世界前列。”商务部部长钟山说,在对外贸易方面,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4.6万亿美元,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表现好于主要经济体,全球市场份额上升。在吸收外资方面,2019年,我国利用外资1381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

开放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我国发挥开放的引领作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比如,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为58.4%,高新技术产品为29.2%。外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直接间接就业超过2亿人,税收贡献超过25%。

中国的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

中国开放的决心和行动也收获了更多国际认可。在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前10个经济体之列。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制度型开放体制不断建设和完善,国内国际制度不断融合和接轨,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逐步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促进了国际国内各类经济主体开展业务,也为我国“十四五”更高水平开放打下了牢固根基。

高度深度广度再谋跃升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新篇将启。站上新的起点,我国开放将迈向更高水平,一系列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举措将释放更大红利。

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国向世界作出了一系列开放许诺,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也在加速推进。一方面继续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同时还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陈春江对记者表示,商务部将抓紧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目录》调整工作。“除了保留涉及国家安全、环境安全等必要的技术条目外,将突出市场调节作用,对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条目进行压缩,进一步改善技术贸易营商环境,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他说。

“着眼于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持续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服务进口,支持改善民生相关产品的进口,支持发展进口新业态,优化进口商品营销模式、提高监管便利化水平,支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创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新局面。”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专家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看我国开放举措。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记者表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其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两项举措颇为引人关注。这与中国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脉相承。“国内大循环为主让我们对外开放更有底气、更加主动,另一方面,双循环离不开外贸。下一步,更多开放新举措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外贸的韧性,释放中国外贸的活力和信心。”

“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要辩证认识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保持‘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战略定力。”

庞超然指出,在新的起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度参与国际循环,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基础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需要鼓励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根据比较优势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优化国内产业体系,服务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要逐步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护好境外中资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