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科技风口 用航天技术搭建太空互联网
“在互联网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管制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机会。”银河航天创始人徐鸣道。
这位30岁创办猎豹移动的创业者,在自己40岁那年看到了另一个“巨大的机会”,果断辞职,踏上了“星辰大海”的新征途:投身商业航天,加入太空互联网建设。
众所周知,航天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一个相对封闭或者说是受管制的工业体系。但在徐鸣看来,随着中国科技的整体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开放与市场的发育,航天工业正在孕育一个产值高达3000亿元的巨大商业机会。
“航天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大规模工业体系,3000亿元的产值也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业结构。开放的行业,快速进展的科技,正在为这个行业扫清长期发展的障碍。”12月10日,2019年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上,在主题为《太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机遇》的演讲中,银河航天创始人、CEO徐鸣分享了上述观点。
寻找未来科技风口
用航天技术搭建太空互联网
随着2014年猎豹移动上市,以及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徐鸣就开始思考,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在他眼中,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商业的结合,才可能创造未来。“在我国的科技领域里,航天可能是未来科技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方向。”
决定风口选择的背后,还有徐鸣一直以来的夙愿。”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执着的想法,就是希望有机会参与到一次平台的搭建或者平台公司组建的过程中。”当日,徐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道。
而在航天科技里,太空互联网是最核心的机会之一。“原来我们觉得卫星是个专用设备,但现在其实最新的卫星已经变成一个通用的计算机。所以我们是在做太空计算机的部署,想象一下,那么多计算机在太空中形成一个网络,它的通信战略能力能覆盖全球。”徐鸣道,“它带来的是整个基础设施的转变和重新搭建,毫无疑问它本身就是一个平台级的机会。现在相当于用航天科技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两者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相较于目前地面铺设光纤、基站的二维网络结构,太空互联网通过发射低轨宽带卫星,将基站从地面延展到了天空,变成三维网络结构。按照银河航天测算,网络结构从二维升级到三维,将大幅降低今天的5G,甚至未来6G的商业成本,可能仅为原有光纤、基站铺设成本的1%。
“太空互联网可以更低成本地解决地面网络重新覆盖的问题,接下来一定是5G+物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太空互联网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徐鸣道。
同时,放眼全球,目前仍有40亿人被排除在互联网世界之外,他们广泛分布在拉美、南美洲、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太空互联网的铺设不仅将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也意味着巨大的未来商业机会。
随着风口的到来,玩家的“集结号”也已经吹响。据了解,目前全球有三家企业正在推进太空互联网建设,美国有两家,分别是Starlink、Oneweb,而另一家正是中国的银河航天。
聚焦材料与算力革命
“两条腿”构建生态体系
在这场发生在我们头顶数百万米高空的新互联网竞赛里,银河航天又在赛道上处于怎样的位置?
据了解,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首颗200公斤量级卫星近日已正式出厂,预计将在一个月内在甘肃酒泉发射。这不仅是中国首颗通信能力可达10Gbps的5G低轨宽带卫星,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也是全球首颗Q/V频段的低轨宽带卫星,单星可覆盖30万平方公里。
徐鸣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相比Oneweb这样的卫星集成商,银河航天采用的是研发模式。而材料革命和算力革命,是目前银河航天的的两个核心竞争优势,或者说公司正在力推的技术投资方向。
“第一个材料革命,就是新的通信材料引入带来通信能力的大幅提升,像氮化镓的运用就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力。第二个算力革命,则是通过摩尔定律的引入,太空芯片的算力得以大幅提升。”他解释道。
但他也认为,目前商业航天行业仍在基础搭建阶段,整个行业都需要对研发投入有耐心。对于头部参与者们来说,应该主动去培育市场、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拿供应链来说,目前航天领域整体产能产量有限,供应商的技术溢价很高。如何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可靠并尽可能降低成本?
“我认为如果想长期参与这个产业的话,需要在供应链领域做投资。”徐鸣透露,在供应链方面,目前银河航天主要采用自己投资研发以及对外投资其他供应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然后构建起供应链和一个生态体系,我们每年都在往前做,只有这两个方面形成闭环之后,整个行业的成本才可能真正大幅度下降。”
他直言:“今天银河航天相比传统卫星制造,其实整体成本上已经有非常大的降低,但是离我们的目标我认为还非常遥远。”
“创业者应该扛资金压力”
“一定不能低估未来十年”
无疑,商业航天正在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在越来越多创业者加入风口的同时,商业资本同样在跑步进场。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日前表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百花齐放,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一批企业迅速成长。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160家,与商业航天相关的投融资机构有200多家。
作为一个已经成功过的二次创业者,徐鸣和银河航天自然而然备受资本青睐。银河航天成立于2018年,当年完成四次融资,投资方包括建投华科、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等。今年9月份,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50亿元,是国内商业航天赛道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不过,从卫星研发到发射、组网再到整体回收成本,面对巨大的投入和漫长的周期,资金压力依然是商业航天公司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航天行业其实跟存储云行业很像,把所有数据存下来,商业价值就能出现,但要把所有数据存下来你就得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叫做双边能启动,其实很多产业都有类似的问题。”在徐鸣看来,资金压力其实是一件好事,能够倒逼企业创新,一方面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给行业带来激动人心的成果。
“我觉得这是创业公司应该去扛的压力。”他表示,“从产业的兴起到繁荣,中间会有一个甚至多个起伏,剩者为王。”
据其透露,银河航天已经着手探索太空互联网在多个场景的落地,譬如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电网的野外维修提供网络,也包括应用于智慧城市场景。
“商业订单现开始在慢慢形成,市场已经在打开,但离市场成熟我认为还需要大概三年左右的时间。”徐鸣道。
在演讲和专访中,这位40岁再出发的创业者始终向听众们强调自己的一个判断和理念:“新技术革命往往不会那么快,但往往有可能比我们很多人想象得要快。不要过分的高估未来的两三年,但是一定不要低估未来的十年。”(记者 谢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