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近四年亏损约130亿 隐私安全屡遭质疑
从赴港上市到转战科创板,时隔19个月,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二度冲刺IPO申请获受理。
3月12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旷视科技首次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53亿份CDR (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拟募资金额为60.18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围绕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姚班”毕业生印奇、唐文斌、杨沐三人创办,是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以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载体,通过构建完整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
上市路一波三折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四小龙”。去年,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相继提交了上市申请,商汤科技也多次传出上市的消息。
旷视科技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技术,以“Face++”为人所熟知,是“四小龙”中第一家提出上市申请的公司,但其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曾两度冲刺IPO,一路跌跌撞撞,如今终于站在了资本市场门前。
时间倒回至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时隔两个月,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28家中国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同年11月,旷视科技并未获得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关于通过聆讯的信函,而且被要求继续补充相关材料,却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2020年2月25日,港交所官网上旷视的IPO初始申请变成了失效状态,赴港IPO事宜就此被搁浅。
不过,旷视科技仍未停止登陆资本市场的计划。旷视CEO印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旷视科技没有终止上市计划,“会选择在更好的窗口期稳步推进上市”。
今年1月1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旷视科技已于2020年9月签署《旷视科技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之辅导协议》。旷视科技从赴港上市转战冲刺科创板。
亏损持续仍未盈利
国海证券认为,“十四五”提出将人工智能被放在前沿领域的首要位置,地位更加凸显,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作为新基建的重点方向之一,预计人工智能行业将会快速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成立至今,旷视科技已完成7轮融资。在新基建浪潮下,AI企业备受资本青睐。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旷视科技仍处于“烧钱”阶段,亏损逐年增长,至今尚未盈利。
据旷视科技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75亿元、-28亿元、-66.39亿元、-28.46亿元,不足四年时间亏损了近130亿,且亏损呈逐年扩大趋势。
“公司上市时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以及公司正处于发展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旷视科技在其招股书中解释称,与此同时,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也逐步加大投入,包括扩大公司团队规模及加强市场推广,使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4.02亿元、12.1亿元、16.52亿元及13.49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2.29%、141.65%、131.13%及188.29%。
其中,在研发投入上,2017年-2019年间研发投入增长超4倍,分别占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总收入的66.50%、70.94%及82.15%。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旷视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已超7亿元。
“技术能力及基础设施是公司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公司预期研发开支会持续增加。”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可能会存在研发成果转化未达预期的风险,“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且将开发成果投入商业使用可能将面临实际困难。如果公司未来未能以高效、经济的方式进行持续技术更新,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将对公司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曾陷“交易用户隐私数据”旋涡
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隐私信息泄露成为关注重点,不少知名企业如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在旗下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存在收集人脸数据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和各行各业的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个人数据被用于大量的认证和审核中,这就增加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一次演讲时曾公开表示“曾帮助旷视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人脸数据”。
之后,李开复通过微博致歉称系个人口误,并表明“据一致存在于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共享和传输。”
旷视科技也发表声明称,与客户合作过程中,一直尊重并且致力协助于客户确保数据安全。旷视科技不掌握也不主动收集终端用户任何个人数据信息,这是公司一贯的原则。
虽然各方都做出了声明,但旷视科技仍陷入“交易用户隐私数据”的舆论旋涡,并屡次因数据隐私问题遭诟病。
2019年9月,“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等话题在知乎热榜上引发舆论。2020年2月,旷视科技被传申请了1亿元“抗疫专用贷款”,用于开发戴口罩人脸识别相关的技术。戴着口罩也能进行人脸识别,再次引发公众对个人隐私数据的担忧。
对于AI企业来说,如何在确保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出更智能的产品,或值得深究。但从旷视科技本次披露的招股书内容来看,其对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或仍不够。
以“隐私”“数据安全”两个关键词为例,其在旷视科技的招股书中分别仅出现6次、7次。旷视科技表示,其正在研发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研究中心项目,预算为200万元。该项目将“建立一套相关的AI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有效解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记者 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