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当前热议!1月12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1月12日(星期四),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外资点赞稳经济 聪明钱做多A股

开年以来,A股上证指数上涨超过2%,人民币汇率升值超过2%,反映了开年人民币资产的“红火”。北向资金7个交易日净买入逾400亿元、多只中国资产ETF成交额大增、多家海外大行高调唱多A股……市场行情回暖之际,被视为“聪明钱”的外资颇为活跃,或加大买入力度,或表达乐观看法,传递出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及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抓项目 抢订单 长三角上市公司开年下好先手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岁末年初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不少长三角上市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带着团队投入到订单洽谈、项目合作等事务当中,全速推进前期募投项目达产或启动新项目建设,同时不断研发新产品以做好技术储备,力求为2023年良好开局提供保障。

煤电气能源保供 央企担当主力军

迎峰度冬关键时期,国资委部署央企全面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管网集团、中国华能等多家央企获悉,央企正纷纷采取行动,全力以赴保煤、保电、保气,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机构激辩2023年投资趋势:价值风格有望脱颖而出 结构性机会可期

站在2023年的起点,机构对于2023年的投资机会普遍持乐观态度。不过,对于价值风格还是成长风格、港股还是A股、大票还是小票表现更亮眼,市场仍存在不小分歧。整体来看,更多机构认为,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价值风格将占优;2023年港股指数表现或优于A股,但从个股角度看,A股的结构性机会或许更加突出。

上海证券报

发力早力度大 多地敲定今年投资计划

2023年首月,多个省份相继披露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及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不少省份今年计划完成投资额度超万亿元。河南、安徽等地还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力争首季“开门红”。

股价“过山车”脱轨基本面 ST公司交易须谨防风险

从2022年底至今,部分ST公司股价炒作氛围浓郁。”对此,业内人士提醒,“这尤其需要投资者辨别警惕各类‘保壳’消息和其背后的真实动机,评估其确定性,切不可轻信‘一面之词 ’而盲目参与、火中取栗。”

头部私募频频加仓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发声看多

具体来看,半夏投资旗下产品2022年末权益净仓位接近九成,石锋资产旗下部分产品2022年12月组合仓位提高近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开年以来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发声看多。多位头部私募人士表示,伴随着宏观环境改善,组合仓位正逐步增强进攻性。后续将加快调研节奏,积极布局2023年市场机会。

益生菌市场趋热 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一则有关XBB.1.5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实消息,“搅红”了益生菌市场。尽管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已发布消息称,没有证据提示XBB.1.5比其他毒株更容易导致严重的腹泻或胃肠道其他临床表现,但益生菌背后的市场潜力却依然值得重视:国内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且增速极快。

证券时报

2023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经济复苏方向明确 股票股基最受青睐

战术配置上,保险投资官表示最有意愿增配股票、股基,基础设施以及债券、股权投资等。投资官普遍认为,A股目前估值较低或位于底部,并一致看好2023年A股投资机会,关注消费、科技、新能源、医疗板块机会。

首季专项债拟发规模近万亿 “早发快用”引领基建投资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基建投资仍将是上半年稳经济主要抓手,可为年初经济开好局提供有力支持。当前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延续靠前发力节奏,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超去年同期水平,基建投资的资金端和项目端皆有保障,预计年初基建投资将保持高增长态势。

近八成公司预喜 市场期待年报行情

目前,披露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公司近两百家,其中近八成公司预喜,预喜公司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1月11日,多只年报预增股大涨,其中电子城、东尼电子周内已斩获三连板。

挖掘机销量下滑逾两成 2023或为复苏之年

2022年挖掘机销售成绩单出炉。2022年全年,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26.13万台,同比下降23.8%。在国内销售低迷的情况下,出口市场规模再创新高,成为最大亮点。机构普遍判断,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或已完成筑底,2023年有望成为需求拐点之年。

证券日报

信贷支持瞄准重点领域精准有力 2023年信贷“开门红”可期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会议提出,各主要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43家公司已获A股“入场券” 计划募资419.97亿元 科技型企业融资或大幅增加

据记者梳理,目前有43家公司已经拿到“入场券”,但尚未上市。另外有897家企业处于上市申请排队中。综合来看,目前A股待入场企业940家,计划募资超过6447亿元。2022年上市新股424家,合计募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2.64%,刷新历史新高。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2023年经济回暖,资本市场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新股融资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储蓄较大规模增长 专家建议多举措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居民部门储蓄角度看,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2020年为11.3万亿元,这意味着在2022年,居民部门新增储蓄有较大规模增长。

终端需求提升叠加优惠促销活动 节前白酒市场销售明显回暖

2023年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春节送礼的“硬通货”,近期白酒终端销售回暖明显。二级市场上,此前经历深度调整的白酒板块也迎来一轮估值修复。业内认为,春节假期白酒市场预期向好,有望继续推动行业上行,预计高端品牌以及终端动销较好的地产酒品牌最为受益。

人民日报

人民时评:形成治理欠薪的强大合力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5.2万件,为59.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75.5亿元。欠薪问题背后,既有市场秩序不规范的原因,也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实名管理等制度“重覆盖、轻运行”的因素,还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有关。不断巩固拓展根治欠薪成效,让农民工劳有所得,仍需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形成治理欠薪的强大合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 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就2023年工作部署13项重点任务,其中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放在了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位,强调稳住重点行业,鼓励工业大省主动挑大梁,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

光伏降价 储能平价之路闯过第一关

“光伏产业链整体降价,从逻辑上讲,对新能源电站运营商和EPC投建商是大利好,对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也是利好。”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判断。据测算,在电价不变的条件下,组件成本每降一毛就会提高IRR(内部收益率)一个百分点,这是很可观的,将显著改善盈利空间。

第一财经

多地密集出台稳增长措施 促消费、扩有效投资放大招

在各地发布的稳经济措施中,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内容。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在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内需方面仍有比较大的挖掘潜力。2023年扩大内需,增加公共设施投资等有效投资非常重要。

房企融资去年年末翘尾 2023年万亿偿债压力何解?

近期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的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不过有机构分析,虽然前期银行已为优质房企授信数万亿,但考虑到需求端是影响销售和房企投资的根本,也是影响授信落地的关键,政策的刺激力度还会加大;在缓解短期压力方面,股权和债券融资或将发挥更大作用,但分化也会加剧。

经济参考报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端稳捧牢中国饭碗

记者11日从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以来,各地统筹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夏粮和早籼稻旺季收购圆满收官,秋粮旺季收购平稳有序,预计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8000亿斤左右,与近年来平均水平相当。下一步,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从生产、储备、流通到市场调控、节粮减损等多方面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切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市场回暖信心提振 公募参与定增掀热潮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旗下的50余只产品成功获配上市公司定增发行,其中大消费、基础化工等领域受到重点关注。展望2023年,不少机构预计,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定增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增长。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