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险 > 正文

国家能源局:山东省装机容量2380万千瓦 位列全国第一

近期,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山东省装机容量2380万千瓦,继续位列全国第一。其中,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同比增长583%,在新增指标上山东省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骑绝尘。

数字无声,却是发展的最好注脚。山东省光伏如此迅猛增长,背后的秘诀又是什么?日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进山东省能源主管部门探究其中奥秘。

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山东省能源主管部门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明晰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工作路径,大力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全力打造五大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扎实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建设,实现了“十四五”开局“开门红”。

塌陷地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以济宁微山、任城、邹城,枣庄滕州、市中区、峄城区,泰安新泰等地煤矿、石膏矿塌陷较为集中的区域为重点,采取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分步实施的方式,打造鲁西南塌陷地光伏发电基地。

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充分利用东营河口、利津,滨州沾化、无棣,潍坊滨海、寿光、昌邑等区域盐碱滩涂地,结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源条件及电网输送要求,加大光伏发电开发利用力度,打造鲁北光伏发电聚集区。

高效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重点在青岛、潍坊、德州、聊城、菏泽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区域,结合种植、养殖业发展,按照集约高效、综合开发、立体发展的原则,打造一批农光、渔光等高效生态农业发电示范工程。

“千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利用工业园区以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屋顶,按照分散开发、集中管理的方式,打造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光伏扶贫示范工程。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与此同时,制订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综合考虑五大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电源结构、资源禀赋、在建项目等诸多因素,精准下达各市光伏发电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保证光伏发电及时并网、高效利用。

集散并举一体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充分发挥光伏发电起步早、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全社会对光伏发电接受程度高等优势,坚持集中式、分布式并举,加速光伏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推进山东省光伏产业持续走在前列、领跑全国。

科学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坚持光伏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协调发展,利用采煤塌陷地、荒芜地、盐碱地、坑塘水面等资源,科学布局农光、渔光、牧光、盐光等“光伏+”项目,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其中,新泰市遵循“先治理、后建设”原则,采用农光互补模式,投资50亿元建设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电站6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成冬暖式大棚2219个、大拱棚6912个、食用菌棚475个、智能温室和连栋温室14个,让3万多亩废弃采煤塌陷地变身农光生态园。潍坊寿光恒远20万千瓦卤(盐)光互补光伏电站,利用临时分流区卤库盐碱滩涂,在不改变原有卤库种植、渔业卤虫养殖等功能基础上,架设太阳能光伏板,建成集发电、制盐、养殖、储能于一体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每年可为寿光市提供2.77亿度绿色电力,节约燃煤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余吨。

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在全力推进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鼓励山东省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优先支持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等建筑物,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村镇,省市县三级联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

截至2020年年底,山东省成为国内首个光伏装机总容量突破2100万千瓦的省份,全年新增户用光伏数量19.4万,新增户用光伏装机容量466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先后为45.3万户居民发放“阳光存折”。

综合施策聚力攻坚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策激励、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要素支撑。为此,山东省采取一系列引领性、撬动性、服务性的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光伏建设推进。

坚持政策引领。突出发展与规范并重,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2018年6月,下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项目用地管理的通知》;2018年9月,出台《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2020年2月,印发《关于协调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的通知》。在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光伏发电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健全工作机制。为确保推进速度和建设质量,省级建立重大项目库,健全调度机制,强化跟进督导,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建立“三个一”包保责任制度,对每个项目明确一位牵头负责人、落实一个责任处室、建立一本工作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全力抢回、补回、夺回疫情影响。据统计,2020年,山东省光伏发电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5.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7.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5.6%。

强化服务保障。在营商环境上,公开服务监督电话,主动为用户免费提供计量装置和光伏并网接入技术支持,缩短并网时间;在政策宣讲上,组织编制分布式电源并网业务办理告知书和指导书,累计发放16.2万份;在金融支持上,推动银企合作,为光伏安装商和用户提供资金帮助和金融保障;在借智借力上,搭建行业智库,邀请专家院士“把脉会诊”、建言献策、支招破题。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光伏发电补贴竞价、平价、平价转竞价等各类项目。

坚定不移纵深推进

“十四五”开局,新征程开启,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上,山东省坚持把光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实施倍增计划,坚定不移把光伏产业推向纵深。

优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全省“十四五”光伏发展目标和发展时序,按照“总体规划、集中连片、分步实施”方针,加强省市县、电源与电网、新能源和常规能源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光伏发电与风电、储能协调互补优势,布局建设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严格落实光伏发电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政策,明确年度任务,压实消纳责任,倒逼提速提效。以争创“零碳社区”“零碳工业园”为目标,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开展电化学储能示范推广,建立储能商业盈利模式,为光伏产业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方案。

强化科技创新。以光伏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科研孵化基地等载体,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构建多元主体、分工协作的科研创新体系,全面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掌握发展主动权。

实施倍增计划。依托东营、滨州、潍坊等市的盐碱滩涂地及济宁、泰安、枣庄、菏泽等市的采煤塌陷地等废弃资源,规划建设“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打造集光伏电站建设、光伏新型技术示范、特色种养殖、生态环保修复为一体的综合新能源发展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提升”。坚持“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推动各市加快分布式光伏进小区、进农村、进家庭。同时,支持新建高铁站、CBD中央商务区、商贸中心等场所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BIPV),鼓励具备建设条件的城市屋顶加装分布式光伏。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露天停车场等示范试点,推进“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设施建设,实现光伏发电、充电运营双重收益,增强光伏辅助服务电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