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环球时快讯】借MSCI指数季度调整“东风” ,北向资金携指数增强策略加仓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随着9月1日MSCI指数季度调整正式生效,北向资金正悄然掀起新一轮加仓潮。

“8月31日尾盘,数十亿北向资金已大举加仓A股。”一位香港证券经纪商向记者透露。这背后,是大量海外被动投资型资金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指数跟踪误差,赶在MSCI指数季度调整生效前完成调仓。


(资料图)

在他看来,北向资金如此大规模买入调仓,表明指数化配置日益成为北向资金布局A股的重要投资策略。尤其是基于指数化配置的指数增强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多北向资金的青睐。

记者多方了解到,指数增强型策略之所以倍受北向资金青睐,主要原因是它在A股市场能实现约20%的年化超额回报率,远远高于这项策略在欧美市场5%的平均超额回报率。

锐联财智(Rayliant Global Advisor)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许仲翔向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基于量化基本面投资能力,推出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

许仲翔直言,锐联财智之所以选择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主要是鉴于沪深300指数的投资价值日趋增长。就政策面而言,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将逐步切换至新经济产业赛道,相比中证500、中证1000的行业分布,沪深300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转型发展方向,与 GDP 增长也深度挂钩。此外,过去数年新经济产业(TMT、医药、消费)在沪深300指数的权重占比持续提升,新经济产业利润占比同比增长,表明沪深300指数会因中国新经济产业发展而呈现较高的配置潜力。

在一位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看来,目前北向资金热衷采取指数增强策略投资A股,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冲A股市场的四大交易局限——相比境内资本,北向资金更关注A股市场尚未妥善解决四大交易局限,一是风险对冲工具仍相对缺乏;二是结算周期尚未适应,相比全球股票市场主要采用“T+2”或“T+3”的资金结算安排,A股市场“T+0”、“T+1”的安排导致结算周期非常短,但此举被不少海外投资机构认为并非便捷安排;三是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风险”,即欧美节假日期间A股仍在交易,导致海外投资机构担心这段时间A股异动造成额外的投资风险;四是综合交易机制的持续优化,主要满足海外大型投资机构在多个账户同时交易时能获取“最佳价格”的交易结算服务。

“在这些交易局限尚未妥善解决前,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认为通过指数增强策略——将大部分资金指数化配置,可以有效规避上述投资风险。”上述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北向资金投资A股环境,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7月以来港交所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衍生权证与境内中证1000指数期货期权衍生品相继面世,给海外资本带来更丰富的A股投资风险对冲工具选择。近期,相关部门还启动陆股通的交易日历优化工作,解决“假期风险”问题。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这些交易局限妥善解决,北向资金还将持续流入A股市场。

许仲翔告诉记者,与美股类似,A股市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宏观经济增长转化为企业利润成长动能的股市。目前A股与美股总市值比例为1:3.5,但中国GDP与美国GDP比例约为1:1.3,表明海外资本对A股配置仍处于偏低水准。随着中美经济差距持续缩小,“聪明钱”还将跟随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大趋势而不断流入A股。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预计,下半年流入A股的北向资金约为1500亿元。

“7-8月我们做交流路演时发现,多数海外投资机构都接受中国经济稳健成长的观点,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他们会将更多资金配置A股。”他指出。

北向资金为何青睐指数增强策略

通联数据Datayes显示,8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过100亿元。其中,部分资金是根据MSCI指数季度调整,提前买入A股完成调仓。

数据显示,此次MSCI指数调整主要涉及MSCI中国指数、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与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其中,MSCI中国指数新增7只A股标的,鉴于MSCI中国指数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体系,一旦新增股票进入MSCI中国指数,意味着它们也自动被选入MSCI全球标准指数系列,吸引众多海外被动型投资资金为了尽可能减少指数跟踪误差,赶在9月1日季度调整生效前完成加仓配置。

前述香港证券经纪商表示,这反映指数化配置正成为众多海外投资机构布局A股的主要策略。尤其是指数增强策略更受到他们的青睐。

所谓指数增强策略,主要是在大部分资金跟踪某个指数进行被动投资同时,小部分资金则主动投资指数里某些优质股票,从而实现整个投资组合收益率跑赢基准参考指数的效果。

许仲翔向记者透露,他们推出的沪深300增强策略,就是在部分跟踪沪深300指数被动投资的基础上,其余资金借助他们的基本面量化投资能力,按照自下而上的选股逻辑与加权方式选择优质A股企业配置,从而达到回报率跑赢基准指数的目的。

记者还多方了解到,目前指数增强策略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多北向资金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境内量化私募机构通过指数增强策略实现约20%的年化超额回报率。因此越来越多北向资金也纷纷效仿引入指数增强策略或市场中性策略,力争获取相对较高的超额回报率。

上述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北向资金采取的指数增强策略差异较大,除了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部分北向资金还分别引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增强策略与中证1000指数增强策略。究其原因,这与海外投资机构的自身投资获利逻辑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选择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的海外基本面量化投资机构主要以股票多头为主,选择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增强策略与中证1000指数增强策略的主要是以量化套利为主的海外投资机构,他们更希望近期面世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权衍生品与中证1000指数期货期权衍生品,能创造更高的量化对冲套利回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投资策略日益多元化,北向资金加仓A股的兴趣与热情将持续上升,吸引更多海外资本流向A股市场。”他强调说。

海外资本投资A股环境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策略日益丰富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北向资金投资A股的操作环境,俨然成为相关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MSCI董事总经理暨亚太区研究部主管魏震此前表示,目前A股市场仍存在“四大问题”,或影响海外资金的投资热情。一是A股投资风险对冲管理工具仍不够丰富;二是在全球市场范畴下,中国A股仍不属于“货银对付”市场,需要在结算机制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风险仍需妥善解决;四是综合交易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满足海外大型投资机构在多个账户同时交易时获取“最佳价格”的交易结算服务。

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这些问题一直影响部分海外投资机构配置A股的热情。鉴于新兴市场波动较大,不少稳健投资型海外大型资管机构要求交易部门必须先找到相应的风险对冲管理工具,才能投资A股等新兴市场股票,反之则不许投资;此外,部分海外对冲基金也担心假期A股异动风险与结算机制不够“适应”,不大敢投入更多资金配置A股。

“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还可能放缓MSCI进一步提高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的进程,导致A股市场流失更多海外被动投资型资金。”他直言。

记者获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正积极着手妥善解决。今年年初,相关部门已启动货银对付工作,令结算机制与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7月以来,除了中证1000指数期货期权衍生品等风险对冲管理工具相继面世,相关部门还开启陆股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海外资本借道陆股通渠道投资A股的资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许仲翔向记者表示,他们经过调研发现,当前中国与其他经济体出现经济周期错位——即中国经济正处于低谷反弹状况,但欧美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则受制通胀和激进加息而进入经济下行通道。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更多外资有望持续流入配置A股。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未来4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入额仍有望达到160亿美元,令全年北向资金净流入额回升至250亿美元。

(作者:陈植 编辑:包芳鸣,见习编辑,张铭心)

标签: 新兴市场 相关部门 中国经济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