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研发新型应急防寒装备 温暖雪域高原驻守官兵

风速8米每秒,环境温度-19℃,水温9℃……近日,雪域高原,天寒地冻。新疆军区某火力团(以下简称火力团)高原驻训点营区里,陆军研究院某研究所工程师宋瑶每隔半个小时,就要详细记录一次数据。

连日来,宋瑶所在的科研小组跋山涉水,奔赴海拔5300米的雪域高原组织调研,对3种高原应急防寒设备进行实地调试。火力团就是他们进行调试的试点单位。

雪域高原常年低温缺氧,对设备运转的条件要求更高。保暖保温设施设备的研发事关边防官兵的身心健康,是高海拔地区战斗力生成的影响因素之一。此次奔赴高原,科研小组主要是对充气式淋浴辅助系统、新材料保温水罐和极寒条件下野营帐篷改进这3个科研项目进行装备实地调试。

淋浴辅助系统解决高原洗澡难题

室外白雪皑皑,室内热气腾腾。走出更衣室,刚洗完澡的下士付建国红光满面,长舒一口气。在雪域高原野外驻训,还能洗上舒服的热水澡,他训练一天后的疲劳好像一下子消失了。

边防官兵洗澡不便的主要原因是高原气候环境严寒。这套淋浴辅助系统,展开后有36平方米的空间,足以容纳25人同时在室内进行更衣等活动。它采用的是10千瓦柴油发电机进行供暖,仅需柴油发电机启动20分钟,就能使室内温度恒定保持在26℃。“这套淋浴辅助系统有望解决高原洗澡难的问题。1个排的兵力,仅用18分钟就能完成架设,撤收只需要16分钟。”该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王源介绍道。

“操作简单,性能稳定,防寒防雪,便于维护……”参与安装维护的战士赵畅通对这套系统大为赞叹。

宋瑶介绍,淋浴辅助系统的调控装置安装在室内,操作简单,仅需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启动关闭和温度调节,而且功耗相对较低。他们的试验数据表明,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环境运行,该系统每小时消耗柴油仅为0.9升。

此次调研,他们邀请火力团部分官兵对淋浴辅助系统进行试用,收集记录试用官兵的意见建议。经过多天试用,官兵们对淋浴辅助系统很满意,认为其适合高原部队。

新型保温材料让生活用水不结冰

高原澡堂门口,放着一个灰白色的,与部队配发的野战水罐外形相似的水罐。这款水罐不时吸引着前来体验淋浴辅助系统官兵的目光。

别看外形普通,这款水罐技术含量可不普通。

该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王乐介绍,这款高原新型保温水罐采用了新型保温材料,尽管外形、容量和部队配发的水罐一样,但它可以在-41℃的环境条件下,确保水罐内的水在12小时内不结冰。当部队在高寒环境下执行任务时,带上这款新型保温水罐,可以避免因为水源结冰,融冰化冰而耽误过多的时间。

采访当日清晨,室外温度达-25℃,滴水成冰。用作对比的普通水罐上方已结了一层厚达37厘米的坚硬冰层,侧面结了近5厘米的冰壁,水罐壁也被冻得硬梆梆。但打开新型水罐的水龙头,已经存放了一夜的水还能汩汩流出。

试验数据显示,前一天的11时00分,他们将温度为9℃的生活用水灌满水罐,在室外经过12小时的静置存放后,到夜间23时00分,水罐内的水温仅降到了3℃。尽管室外温度没有达到理论数值的零下41℃,但这组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水罐的保温效能。

科研工作讲究严谨细致,每一项数据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也是每一个科研产品升级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原条件艰苦,边防官兵很累,我们研制产品的初衷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帮助高原部队官兵更好地在高寒环境条件下训练生活。”宋瑶说。

石墨烯内胆让库房帐篷也能住人

极寒条件下野营帐篷改进,顾名思义是对旧式野营帐篷进行升级改进,以适应野外极寒条件。这项研究是在84式和98式班用帐篷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造。

这两款帐篷携带方便,结实耐用,研发定型配发到部队多年来,在我军野外驻训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这两款帐篷在高原并不适用。以往到高原执行任务的部队,都选择将这两款帐篷用作库房帐篷,另选配有棉内胆的13式帐篷用作住人帐篷。

研究人员想要这两款帐篷也能在高原发挥原有的住人功能。因此,他们将多种防寒材料改造成配套的加热散热保温内胆,逐一进行实验研究,最终挑选出性能最好、最适合在高原环境使用的石墨烯内胆。石墨烯内胆充电后可发热散热,从而提升帐篷内温度。一位科研人员介绍,石墨烯内胆既可用光伏供电,也可用发电机供电。高原光照条件良好,具备光伏供电的条件,在阴天光照不足的环境下,还能转换成发电机供电。

为了检验新材料的实用性,他们以班组为单位对配载了石墨烯内胆的98式班用帐篷进行试搭。结果显示,试用的几顶帐篷搭建平均用时30分钟,而撤收用时最快的一次仅需28分钟,与原有配置搭设用时相差不大。

“这些天,科研人员为我们高原战士所作的努力,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试用,战士们普遍反映这些装备适合在高原使用。相信正式定型配发后,会给官兵带来更多便利,助推部队战斗力生成。”火力团后勤保障股股长王雷说。

标签: 新型应急防寒装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