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实现“老树发新枝”

2020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业绩实现良好增长。全年实现新签合同3080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327%,年均增长43.8%;营业收入1208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123%,年均增速为22.2%。

作为一家1953年成立的老国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实现平稳增长,靠的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中国化学工程积极稳妥推进混改,建立市场化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激发了改革红利。”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总经济师胡永红说。

技术突破注入动力

化肥促进农业增产,化工原料保障工业所需,日化用品满足人民生活所需……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承担了我国90%化工项目、70%石油化工项目、30%炼油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是我国工业工程领域资质最为齐全、业务链最完整的国际化学工程公司。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实现“老树发新枝”,是中国化学工程遇到的新挑战。

“必须要依靠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应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刘德辉说,中国化学工程搭建研发平台,实施内外部科技资源整合,强力推动建立“1总院+多分院+N平台”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依托创新成果推动“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

创新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成果是丰硕的。尼龙66关键原料己二腈“卡脖子”技术被成功突破,国内首个工业化己二腈项目正加紧建设;自主研发甲基环己烷(MCH)储氢、运氢技术,实现氢能的500千米以上长距离安全输送,可将山西、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地区的低成本氢气运输至沿海地区;自主研制的五复合橡胶挤出机组已被米其林等轮胎企业采购并使用。

目前,中国化学工程已拥有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掌握了一大批行业先进技术,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421项,获得专有技术认定205项,牵头及参与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334项,行业龙头地位愈发巩固。

创新无止境。“力争到‘十四五’时期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研发平台,突破化工主业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刘德辉说。

制度改革激发活力

近年来,中国化学工程在干部任免上的改革力度之大超过预期。其中,400余名所属企业中层干部退出现职,转任技术顾问、资深专家等非领导职务。2018年3月以来,集团先后多次对党委管理的干部展开招聘,截至目前,公开选拔、招聘党委管理的干部有87人,超过3年来提拔使用干部总数的50%。

干部“能上能下”只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一个方面。继2018年开展首次竞聘后,今年3月,集团启动了第二次全员竞聘,员工竞聘上岗116人,其中公开招聘16人,员工职级晋升20人,降级2人。4家二级企业已跟进新一轮的竞聘上岗工作,员工“能进能出”成为常态。

“55岁以下的员工都要参加竞聘,集团内部‘上岗靠竞争’的机制已逐步建立。”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庆贺表示,新机制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了员工内生动力,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全员竞聘实施3年来,公司整体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人员流动起来,薪酬不再固定。集团优化员工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薪酬由固定改为浮动,突出业绩考核导向,公平合理地拉开收入差距,实现收入“能增能减”。

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中国化学工程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跑出“加速度”。“目前,集团董事会建设、公司制改革、混改及市场化机制建设、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等改革进展都快于央企平均水平,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70%以上。”胡永红说。

一企一策深挖潜力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采用“并购重组+混改”模式,在子公司层面实现混改,实现了“当年混改,当年项目落地,当年形成营收”。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采用“多元业务+混改”模式,业绩大幅提升。2020年新签合同额超17亿元,同比增长60.5%;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3%。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战投资本,推动建立市场化机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较2019年增长27.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7.4%。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化学工程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20年,集团在6家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启动混改,根据企业实际及发展诉求,一企一策设计方案。

“截至目前,集团已经完成4家二级公司、10家三级公司混改,吸引了万华化学、上海华谊、江苏盛虹等多家知名企业参与。以资本的‘混’促进管理的‘改’,实现多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共赢发展。”胡永红表示。

通过混改,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逐步培育了一批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推动三级公司数量由145家压减到90家,项目运营成本降低1.5%。“十三五”期间,中国化学工程人均创造利润由2016年的4.9万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10.6万元/人年。

刘德辉介绍,除了巩固国内化学工程建设领域龙头地位外,集团还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等多元业务迅速发展,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集团海外累计新签合同额达到3433.97亿元,占新签合同额总量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