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无人零售再次被“点燃” 瑞幸咖啡即将推出无人咖啡机

沉寂两年的无人零售,昨日再次被“点燃”。这次的闯入者是在资本的众星捧月下,成功赴美上市的瑞幸咖啡。1月8日,瑞幸咖啡正式宣布,即将推出无人咖啡机和无人售货机。

没错,就是这两个满大街都是,听起来丝毫没有新意的东西。可是,资本市场似乎对瑞幸咖啡的这个新故事买单:截至1月9日美股收盘,瑞幸咖啡股价上涨了12.39%,报收39.46美元,总市值达94.83亿美元,接近昔日最高市值100亿美元。

瑞幸咖啡这次是携“重兵器”勇闯“无人区”的:业内最豪华的雪莱Schaerer咖啡机,据说外观是瑞幸自己设计的,核心零部件是从外国进口的,在国内组装,不含配送费的成本约17万元一台,堪称咖啡机中的“爱马仕”。CEO钱治亚还雄心勃勃地说:接下来铺设的机器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设上限。

是什么支撑了瑞幸的雄心壮志?还是“有钱任性”。在发布会的前一天,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FORM F-1文件,计划发行4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同时计划增发1200万股股票、融资超过2亿美元。这些新募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用来推进无人零售计划。

尽管瑞幸咖啡仍然亏损不止,可是总能在关键时候引来活水,这似乎是对资本寒冬下“唯业绩论”的打脸。创业者或许可以小确幸一下,资本也没有那么残酷嘛!

先说说无人零售如今是否安好?答案是:不容乐观。可以说,无人零售这条赛道,目前就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范本。曾经,无人零售吹出了很多个美丽的泡泡。看着一批批无人零售项目从诞生到拿到巨额融资,周期之短、投资人出手之阔绰,简直让人心潮澎拜,俨然看到了未来之星,许多创业者和投资人也都跑步入场。

可是,泡泡终将是会破灭的。到了2018年的尾声,行业急转直下,受困、撤出,哀嚎遍野,把故事吹上天的创业者最终不得不承认在无人零售项目上的创业失败,投资人也灰头土脸地收拾残局。近日,一名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自己所在机构投资的一个为无人零售做技术服务的创业公司目前的经营岌岌可危,欠下供应商许多钱还不上,供应商只好找到投资人追债。而记者曾经在许多写字楼看到的那些无人货架,至今也已经无人问津;无人便利店也鲜有人气。这两个无人零售领域的线下实体的生死沉浮就是这个领域最真实的写照了。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元投资。如今看来,这些资本或许都打水漂了。瑞幸咖啡这次要讲无人零售的新故事,或许真的需要好好总结这些失败案例的根本问题究竟在哪里?

一位无人零售领域的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了过去无人零售失败的原因:第一,无人售货机也好无人货架也罢,模式都相对单一,加上有些企业盲目扩张;第二,无人零售的盈利空间并不是很大;第三,对于无人零售店来说,非常依赖技术的智能化,如果技术不够成熟就势必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从瑞幸咖啡此次进军无人零售来看,无论是行业顶配的咖啡机,还是“不设上限”铺设计划,其成本之高、扩张之快,都是无人零售踩过的坑。

这样看来,瑞幸咖啡的无人之战,仍然摆脱不了烧钱的魔咒。

不管是否烧钱,做生意,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就是资金链是否充裕?产业链是否高效?团队管理能否跟上?用户是否买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星巴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做到了从原材料到加工运输和门店的闭环体系,而供应链又恰好是企业的命门,只有做好供应链体系,并且降低成本,才有可能产生利润。此外,资金链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环节。在咖啡历史上,也有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关店的韩资咖啡品牌“咖啡陪你”的失败案例作为前车之鉴,创业者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资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无人零售究竟能否成功,起码这个模式仍在探索阶段。而且这个模式的可行性也许注定在技术革新和资金投入的长期博弈中才能寻找出最优解,急于求成也许会把故事讲得很尴尬。

标签: 瑞幸咖啡 无人零售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