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长三角新设企业“逆势增长”底气何在?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市场一度比较担心和关注的市场主体“退出潮”并未出现。2020年,长三角不少地方的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甚至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新设企业“不降反升”的底气何在?

创业企业信心足

“今年,我打算开一家金融类咨询服务公司。”李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对国内金融市场影响非常大,企业融资难上加难,这时介入金融咨询行业,一方面因为企业融资需求大于供应,市场存在需求;另一方面,我非常看好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前景,当下是开展业务的最好时机。”

今年计划成立食品贸易公司的老谭同样信心满满。“我进入食品行业26年,在名烟名酒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渠道和货源,有信心让企业成长起来。”老谭告诉记者,此次创业主要靠的是自有资金,希望未来以自有品牌切入。

李先生和老谭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反映在数据上,2020年,长三角新设企业数量逆势大增。

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海新设企业41.79万户,比2019年增长13.7%;注册资本达27630.08亿元,比上年猛增34.0%,逆势创新高。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新设市场主体168.15万户,比上年增长17.13%。截至2020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803.24万户,比上年增长10.91%。

另据统计,2020年前11个月,江苏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47.5万户,同比增长50.8%;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1226.5万户,同比增长19.2%。而安徽市场主体发展在短期波动后也迅速回升,去年4月,安徽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1万户,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44.1%。

政策扶持为企业“撑腰”

企业信心回暖的背后,是一揽子政策的支持。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统计,2020年,仅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个部委出台的直接或间接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超过120项,内容涉及财政、金融、行政审批等。

而从长三角看,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不断破壁营商环境的“痛点”,用包容姿态迎接新生业态,加速市场回暖;江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推进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应用,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通办”等措施,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浙江制定了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十六条”等;安徽则全力稳定市场主体、持续强化金融支撑、挖掘消费需求潜力、积极培育新动能、扩大有效投入、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等。

“城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取决于市场主体即企业的活力、生长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力。去年新增企业不降反升,说明中小微企业、个体户等相对活跃,显示市场主体对中国经济内循环预期良好、信心足。”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众就业观念的改变,自我聘用、自主创业的动力加强。同时,原始积累也支撑了新兴市场主体的诞生。

“后续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新生’企业活得长、活得好,真正成为活跃的市场主体,最终做大、做强、做优。”何建华指出,这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如缩减注册登记的审批流程、实施“一网通办”等简化手续、出台鼓励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系列举措等。

“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孕育着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潜力。”何建华进一步表示,上海应培育和激活中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受过良好教育、有创意的年轻人集聚创业。

标签: 长三角 企业

精彩推送